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医护有多累?看看中美医院工作量对比

2016-06-21 HAOYISHENG


导读:中国大医院门诊量这么大、床位这么多,这些天量数字背后的医疗服务是谁做的?这些天量数字对于广大医护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触目惊心的中美对比


近日,“看医界”(vistamed)连续推出中国大医院床位规模、门诊量排行榜,引起医疗界广泛关注。大家在讨论中国大医院规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一个问题,门诊量这么大、床位这么多,这些天量数字背后的医疗服务是谁做的?这些天量数字对于广大医护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看医界”带您看一看中美大医院一些关键数据的对比,一窥中国大医院医护的劳动强度。




上述数据显示,床位7000张、年门诊量476万的郑大一附院职工人数为8162人,床位4000张、年门诊量506万的华西医院全院职工10000人……


而无论是麻省总医院、梅奥诊所还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职工人数都是中国大医院的几倍甚至十几二十倍!无论是门诊量还是床位数方面,美国的三大医院看上去都像是中国的一家大点的县医院。


下面这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对比图表,是华山医院肿瘤科主任梁晓华在美国培训归来之后列出的。


表格来源:梁晓华《哈佛归来|华山医院和麻省总医院的真实差距》

    

数据显示,华山医院床位数是麻省总医院的两倍,门急诊病人是麻省总医院的2.4倍;而麻省总医院的总员工数却是华山医院的8倍多,其中医生数量是华山的2.6倍多,护士数量是华山的3倍多。


用梁晓华主任的话来说,很多麻省医院辅助人员承担的工作,在国内都让医生和护士给消化了。


不仅如此,美国医院一般床位使用率在75%左右,而国内大型公立医院一般都加床。


这样巨大的差距,一方面会体现在医疗质量和人文关怀上,还有一方面就是国内很多医护长时间高强度劳动吃不消。


看看医生累成啥样了!




“战斗的一天,屡创新高!”上述照片是上海市某医院一位普外科医生记录下的一天门诊 “战果”。一天看180个病人什么感觉?该医生打趣道:“拔了无数指甲,切开无数脓肿,口干舌燥,头晕眼花,要不是中途同事救场,朕今天保不定驾崩了。 ”


一天看180多吗?事实上,医生门诊记录近年来一直在刷新,早就超过了200大关。看慢点休息休息行不行?后面排队的患者马上就给你颜色看!


再看看中国医院招人时的要求吧,以最近北京协和医院的人才招聘条件为例,写道,“身心健康,能胜任医院工作”。


在“看医界”看来,大多数医护进到医院里前基本上都是身体健康的,但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下来,还健不健康就不好说了。另外,一句“能胜任医院工作”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只有干了才知道各中滋味。


中国医院本可以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


话说中国医生护士这么辛苦,大医院咋就不招人呢?据“看医界”了解,首先中国的医疗体制是以药养医,在畸形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下,医护的劳动不值钱,因此,在许多医院领导看来,招人不如添机器,加病床。


其次,一位三甲医院人事科科长向“看医界”抱怨,由于医院大多并没有精细的管理,无法算出加一个医生或护士能够给医院带来多少收益,因此院长们往往倾向于少招人。认为多加一个人就是多发一份工资。毕竟医护工资不指望财政补贴,基本上都是靠自己赚取。


有人可能还认为与编制有关,的确,编制是有限制的,但事实上,目前基本上在推行去编制化,编制的隐形福利正在逐渐退去,只要实现同工同酬就有人愿意干。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时代,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加工型越来越不占优势,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而据“看医界”了解,健康服务业在美国是第一大产业,以2012年美国卫生总费用数据为例,高达2.7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6.9%,居世界第一。



巨大的产业规模的背后,是巨大的就业机会。以美国医院为例,就有众多的医护辅助岗位,医生有秘书、助理,既可以降低医护的巨大工作量,又能够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同时还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可谓一箭三雕。


中国医护这样高强度的劳动状态可持续吗?美国的模式值不值得中国学习?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医院领导们好好思考一下。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